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服务

张占仓:推进郑州枢纽经济数智化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3-05-08     来源:企业通稿     作者:小编辑

5月5-6日,主题为“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第九届河南物流文化节在郑州市新密科技创新创业综合体盛大举行,河南首届枢纽经济研讨会同期召开。多位国内知名社会经济、交通物流领域专家教授,以及物流行业精英代表与会出席,围绕河南物流枢纽建设、加速枢纽经济发展、做强物流体系等议题发表主题演讲,对河南及郑州当前发展枢纽经济现状和优势详细剖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图片1.jpg

 

枢纽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交通运输融合的时代产物,是交通枢纽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种新经济模式。相关统计显示,全球35个国际大都市中有31个是依托交通枢纽发展起来的,全球财富的一半集中在交通枢纽发达的城市。

 

郑州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如今郑州不的交通体系已经形成了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四路并举”局面,积极打造国际枢纽门户。

 

图片2.jpg

 

研讨会上,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研究员以《郑州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的战略优势与对策》为主题,在分析郑州枢纽经济演变历程基础上,认为枢纽经济是郑州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支撑河南和郑州成为内陆开放的高地。同时,围绕创新驱动、多式联运、营商环境、“四路”并举和企业主体,提出了加快郑州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应政策。

 

以下是张占仓研究员演讲摘要:

 

郑州以地处天地之中的区位优势,自20世纪初开通京汉铁路与陇海铁路以来,一直是中国铁路交通运输的心脏,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亚洲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和全国最繁忙的中转客运站。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入高速公路时代,郑州快速成为拥有铁路枢纽与高速公路枢纽的交通中心。21世纪以来,中国航空运输快速发展,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郑2014年,郑州开通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之路”。郑州很快成为全球货邮吞吐量40强之一的国际航空枢纽。近些年,中国快速进入高铁时代,以全球第一个建成开通米字型高铁枢纽为标杆,成为传统铁路、新型高铁、现代航空、高速公路等多要素叠加的综合性交通枢纽。郑州从上个世纪初的火车拉来的城市,到新世纪以来由飞机带动、高铁驱动、信息助动的枢纽高地,枢纽经济始终是郑州发展最大的驱动力与战略优势。

 

郑州围绕枢纽经济发展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内陆开放高地、全球最重要的智能终端研发生产基地、以“买全球、卖全球”著名的跨境电商发展中心与标准制定地、拥有“陆上丝绸之路”“空中丝路之路”“网上丝绸之路”“铁海联运丝绸之路”四路并举等枢纽经济标记的现代经济发展城市,为河南省成为全国第五经济大省、内陆开放高地等做出特别重要的贡献。2022年,河南省进出口额达8524.1亿元,同比增长4.4%,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2.0%,总量居全国各省市区第9位。其中,郑州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完成6069.7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全省对外贸易总值的71.2%,为河南省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做出重大贡献。郑州市进出口总值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位,连续11年在中部城市排名第一。郑州枢纽经济的最大支撑是郑州航空港,其外贸进出口完成4700亿元,占河南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5.1%,占郑州市进出口总额的77.4%,为河南省与郑州市开放发展做出了特别突出的重要贡献。

 

下一步,持续推进郑州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规划引领、前瞻布局;紧密结合郑州市枢纽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对标国际一流城市、一流枢纽、一流经验做法,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完善郑州市枢纽经济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下一步枢纽经济智能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支撑项目、战略举措、保障条件等,全面推动郑州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在枢纽经济智能化多式联运实操层面大胆探索;按照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把大数据智能调控技术与我们已经拥有的国际航空枢纽、米字型高铁枢纽、高速公路枢纽、传统铁路枢纽、国家数据节点城市信息枢纽融会贯通,培育全球前卫的智能化多式联运技术体系与枢纽经济体系。第三,在高水平开放发展上蓄势形成新突破;第四,充分发挥企业在枢纽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第五,打造枢纽经济产业集群,提升科技研发实力、建设全国重要人才中心、探索高铁货运模式、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阔步前行,再创枢纽经济发展新辉煌!


                                  

  • 【责任编辑:石英豪】

验证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卡车之友",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卡车之友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卡车之友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不良信息举报 频道信箱 给我们提意见 新版首页上线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北京卡车之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卡车之友网站 京ICP备1204618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5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