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的数学模型建立传统的安全培训课程中对于交通事故的研究基本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例如某年某月某时某刻在某地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故,导致多少人伤多少人亡,经调查是因为驾驶员操作不当(疲劳驾驶、超速驾驶等等)并且有超载和车辆机械性能不佳导致...这样描述对于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或者惊醒驾驶员避免事故再次发生基本没有什么作用,导致了安全培训天天讲,事故发生时时有的奇葩景象。
尽管上文说到了84%的事故室跟人有关,那么车呢?还有其他的道路使用者和他们的车呢?安全和实际道路驾驶是一个系统环境而非孤立的个体,所以就需要给这个道路交通环境建立数学模型。
在整个交通环境中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影响因素。对于外因归纳为6点:
1、其他道路使用者及其行为
2、天气情况
3、路面情况
4、能见度和可见度
5、交通流量或密度,路况
6、交通法规
内因就两个因素:驾驶员和自己驾驶的车辆。对于外因,无论哪一个都是驾驶员不能控制的,唯一能做到的就是驾驶员利用自己的驾驶技术去感知、判断、处理并做出正确的反应,越熟悉自己车辆性能,越有助于采取正确的驾驶操作避免这些影响。
也就是说驾驶员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和自己的车辆,所以在交通模型中,6个外因都是单向施加影响力,而驾驶员只能被动化解,唯一双向的因素就是驾驶员和自己的车辆。看似简单的模型可以解决任何交通系统优化和分析交通事故的诱因,脱离简单的事故案例分析那种隔靴搔痒式的事故分析,并且能知道当前的薄弱环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外部六个交通环境变化的反应是不同的,这就是生物钟对安全的影响,很好的解释人体生物节律如何影响交通安全。为什么欧盟强制要求加装日间行车灯?或者在高纬度国家北欧三国,加拿大要求强制使用大灯即使在白天?这条要求又是应对哪个外界因素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适应措施呢?
欲知后事,请继续关注卡车之家后期报道。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