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战略的持续推动下,中国新能源重卡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波澜壮阔的产业变革。从2019年的5034辆到2024年的8.2万辆,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交织下,市场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
市场销量盘点:巨头格局从萌芽期已然奠定
回望过去,纵观2019年至2024年新能源重卡市场的发展历程,一个显著的特征是行业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市场集中度,新能源重卡领域从起步阶段就伴随着较高的技术、资本和政策门槛。
2019年,新能源重卡市场尚处于萌芽期。比亚迪以2853辆的销量独占鳌头,市场份额高达56.67%,开沃汽车和中联重科紧随其后。TOP3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达到84.48%,TOP5企业更是占据91.36%的市场份额,呈现出明显的头部效应。
然而市场总是充满变数,2020年,行业受疫情影响和市场调整,全年销量回落至2619辆,但集中度特征依然明显与此同时,行业格局发生剧烈变动。东风公司以586辆跃居首位,市场份额为22.37%,比亚迪滑落至第二位,市占率14.62%,宁通集团则跻身前三,市占率12.83%。这一年中,集中度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传统车企开始发力新能源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021年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总量突破万辆大关。三一集团以1497辆(市占率14.33%)夺得冠军,宁通集团以1477辆(14.14%)紧随其后,汉马科技以1168辆(11.18%)位列第三。TOP3企业合计市占率为39.65%,虽然相比2019年有所下降,但仍显示出头部企业的主导地位。这一年的集中度变化反映出新进入者开始崭露头角,具有工程机械背景的企业开始显露出强劲竞争力,但市场仍然由少数几家企业主导。
到2022年,市场集中度再次提升。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以2837辆(11.32%)登顶,三一集团以2611辆(16.74%)位居第二,徐工汽车以1871辆(11.12%)跻身前三。TOP3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达到39.18%,TOP5企业集中度更是超过60%,在新能源车企与传统工程机械企业的竞争中,这一市场再次向头部企业集中。
2023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徐工汽车以5373辆(15.73%)首次问鼎,三一集团以5327辆(15.59%)紧随其后,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以3616辆(10.58%)保持第三。TOP3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达到41.9%,TOP5企业集中度接近60%,显示出明显的寡头竞争特征,行业开始进入“强者恒强”的发展阶段。
2024年,新能源重卡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总量跃升至8.2万辆。徐工汽车以1.44万辆的业绩稳居榜首,三一集团以1.41万辆紧随其后,一汽解放以9490辆跻身前三。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强企业市场份额合计超过45%,前五强占比突破64%,市场集中度达到新高。这一时期,具有工程机械背景的企业已经确立领先优势,传统车企也在加速转型,行业寡头竞争格局全面形成。
这六年的数据清晰地表明,新能源重卡市场从发展初期就具有高度集中的特征,而非经历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这种特殊的市场结构源于行业本身的技术密集型特性、较高的准入门槛以及政策导向的影响。
巨头制胜之道:传统企业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在新能源重卡行业发展过程中,徐工汽车的表现堪称典范。从2020年仅销售258辆到2024年登顶行业第一,成功绝非偶然。早在2018年,当大多数企业还在观望时,徐工汽车就已经开始布局新能源重卡研发并逐步过渡到只生产新能源车。这种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让徐工汽车在后续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更为重要的是,徐工汽车巧妙地将其在工程机械领域的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依托集团在重载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品牌信誉,徐工的新能源重卡很快获得了市场认可。同时,其地处徐州的地理位置优势也不容忽视,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战略要地,让徐工汽车能够快速辐射中国重卡消费的核心区域,这种区位优势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物流成本,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
三一集团的崛起同样令人瞩目。这家工程机械巨头将其在电动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完美迁移到重卡领域,特别是在电驱系统和能量回收技术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更值得称道的是,三一创新性地推出“电池银行”模式,通过车电分离降低用户购车门槛,这种商业模式创新极大地推动了市场普及,也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面对新势力的强势崛起,传统重卡企业也在积极求变。一汽解放凭借在燃油车时代积累的技术底蕴和客户基础,正在新能源领域全力追赶。2023年,一汽解放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示出传统巨头转型的决心和力度。
东风公司和中国重汽则选择了差异化竞争路线。东风在混合动力重卡技术方面独树一帜,而中国重汽依托潍柴动力的技术支持,在燃料电池重卡领域布局较早。这些传统车企虽然面临“船大难掉头”的挑战,但在资金实力、生产能力和售后服务网络方面的优势明显,这些优势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战局:存量竞争时代,谁将主宰下一个五年?
展望未来,新能源重卡市场的寡头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强化。从经济学规律而言,任何行业到了一定的阶段,寡头垄断效应不可避免。此外,由于新能源重卡行业资金技术门槛高,头部企业也会凭借着规模效益,能在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从商用车行业发展的历史来看,不论重卡、轻卡还是客车行业,都存在类似的现象。
在新能源重卡行业的未来,技术研发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场景解决方案能力和售后服务网络将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卡车之友网》认为,短期内,在政策利好、市场逐渐回暖的大好形势之下,众多企业群雄逐鹿,在看不见硝烟的商业战场上,不排除会有新企业杀出重围赢得大好生机。但长期看,新能源重卡市场呈现集中度高的现象将会越发明显,这其中,一定会有更多如一汽解放一般的老牌商用车企业的身影。
《卡车之友网》同样认为,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如何加快转型速度并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则是当务之急;对于新势力企业而言,如何保持创新活力并扩大规模优势是首要课题。在这个过程中,那些缺乏核心技术、资金实力或场景应用能力的企业最终将逐步退出市场,行业洗牌会加速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换电模式的推广和续航里程的提升,新能源重卡的经济性将进一步提高,这也必将会加速替代传统燃油重卡的进程。同时,智能网联技术与电动化的融合,也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和创新空间。
说到底,如今的新能源重卡市场竞争已经进入深水区,行业头名变换的背后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市场策略的全面较量。在变革的时代之下,唯有那些能够准确把握市场趋势、持续创新并快速应变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笑到最后。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