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晚,在东风风神AX7“致敬英雄、自豪向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探访之旅活动启动的前一天,东风汽车公司新任董事长竺延风在北京与多年前熟识的十多位汽车媒体老朋友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交流。这是他履新一个多月后首次与媒体见面。
在这次家庭式氛围的座谈中,竺延风如十多年前一样率直、亲切、热情。他回顾了这些年从政的经历,谈了他一个多月来的工作及对东风公司的认识,最后话锋一转,就汽车行业的新形势及东风公司的应对之举特别“问计”汽车媒体的这些老朋友。
他说,东风公司正在做“十三五”规划,在这一规划中,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现在自主品牌在性价比上已有竞争优势,但品牌力不够,如何提升?自主品牌未来发展空间在哪里,下一步如何发展?二是新能源汽车现在很火,大家如何看待它的未来?
就这两个问题,在座的老媒体人各抒己见,竺延风认真倾听,并不时插话。轮到笔者发言时,我说了这样一段话:“要做好‘十三五’规划,首先要问的一个问题是,‘十三五’期间谁来买我们造的车?现在已购买中档车的用户下一步将升级至30万元以上的车,这样的需求自主品牌暂时满足不了,那么哪些人会是自主品牌的用户呢?可能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群体是90后,他们有的刚参加工作,有的可能大学即将毕业,这些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他们是如何看待汽车品牌的?他们的消费习惯是什么?我们可能与他们不在一个对话频道上,坦率地说,我自己都快要被这个时代‘抛弃’了,因此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可能是首要的工作。”
这是笔者的肺腑之言,竺延风对此也予以认同。他说:“东风公司打造品牌的过程中仍然面临如何做好四个‘W’,即我的用户是谁?我的用户需要什么?我为用户做了什么?我还能为用户做什么?”显然,竺延风对消费群体这一新变化对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非常关注。
与此有同感的还有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当天举行的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他在分析上汽自主品牌裹足不前的关键原因时说:“在对市场的预判方面,我们过多地相信自己对行业的判断,认为小型SUV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SUV。但其实,市场的力量远远强于企业对行业的判断。”他这一番话说明,很多汽车企业尽管一直以来口口声声说“以消费者为中心”,但其实还保留着过去“以生产者为中心”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抢占市场的机会。
“以生产者为中心”是工业2.0、3.0时代的旧思维,“以消费者为中心”是工业4.0时代的新思维,也是移动互联时代最核心的思想。在不久前由《中国汽车报》主办的“车创会客厅”上,笔者通过与参会的滴滴快的、顺风车、宝驾租车等在共享出行领域的创业嘉宾们互动,真正了解到什么叫“以消费者为中心”。这些人每天都在琢磨一件事,就是如何让消费者享受更快捷、更便宜的服务,为此他们不辞辛苦地进行着一轮又一轮创新。最后他们惊喜地发现,客户已经融入了他们的创新活动之中,比如以前(包括目前)吸引人加入共享汽车的可能是价格、是补贴,但现在更重要的是他们为客户创造的一种新社区交友方式和新的交流空间,用户已经离不开这种生活方式,这就促使用户与企业一起进行更多的创新。看来,让生产者与消费者融合不仅让“小米”获得成功,而且正在让更多创新型公司快速成长。他们与用户24小时的互动了解,正成为公司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相比他们,汽车厂家过去的调研方式、市场推广方式是不是太老套了?
我注意到,在这一轮移动互联大潮的冲击中,汽车媒体、经销商经历的痛苦远大于厂家,他们已开始为生存蜕变,但许多汽车厂家仍将互联网作为一种传播工具,以“金主”的姿态居高临下,营销部门的组织架构及方式基本上没有改变,生产部门与研发部门就离得越远,这一点真的值得警惕。我以为,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移动互联的应用在中国可能会领先世界,它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深刻变化,这给中国汽车企业,特别是自主品牌带来了一个“不再跟随跨国品牌”的难得机遇。在这样的关口,如果不抓住、不紧跟、不打出自己的组合拳,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将再一次错失良机。
有人说,移动互联时代有三种人,一是数字原著民,二是数字移民,三是数字难民。为了使自己不被历史淘汰,笔者正在努力迁徙,力争成为第二种人。也希望中国汽车企业,尤其是自主品牌,在思路和行动上进行一场真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革命,来拥抱这个移动互联的新世界。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