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评论

还路于民 高速公路收费不能变成无底洞

日期:2014-12-04     来源:北京物流公共信息     作者:佚名

    唯有将高速公路收费纳入法治轨道,依法依规叫停延期收费,才能让高速公路尽快回归公益属性,增益百姓福祉。
 

163952.jpg


    山东省交通部门日前宣布,2014年底到期的15条高速公路将继续收费,主要理由是偿还银行贷款。山东并非首个延长收费时限的省份,此前,新疆等地也对到期公路采取了延期收费。据悉,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收费高速公路,近几年将迎来收费到期的高峰,但很少有地方主动“还路于民”。(据新华社)

    在一些地方,高速公路堪比“印钞机”。目前,全国10万余公里的高速公路中90%以上要收费,而据专家估算,这些高速公路每年收费在4000亿元以上。但在民众眼中,高速公路收费却像是一个“无底洞”——不少地方都以“贷款没还清”为由延期收费,但实际上这些地方的高速公路收费在多年前就已超过投资。

    尽管交通部门曾多次强调,按照《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规定,高速公路到期后必须停止收费。但是,在丰厚的经济利益驱使下,不少地方都舍不得吐出这块“肥肉”,纷纷想出了各种变通的招数。比如,山东、山西、河南等地都拿“统贷统还”当挡箭牌——只要有一条高速公路没还清贷款,其它高速路都将继续收费。

    随着城市化和城镇化进一步推进,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网都将不断完善,如果“统贷统还”的变通做法被更多地方复制,则意味着高速公路收费将永远没有尽头。毋庸赘言的是,这种既违背政令又有悖契约精神的做法,虽然能让相关部门赚得盆满钵满,却也会显著地增加公众的出行成本,并因此透支政府公信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由于信息不够公开,每年多达数千亿元的高速公路收费,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笔“糊涂账”。此前,审计署对18个省份的高速收费进行专项审计时发现,有不少资金都没有用于还贷,而是被挪用于建楼堂馆所、投资股票等。还有一些领导干部违规插手高速公路收费,借此供养闲人和进行利益输送。

    长期以来,高速公路收费领域的各种乱象,遭民众诟病已久。在最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高速公路建设和收费问题更是屡次引发热议。如果任由随意延长收费期限的行为蔓延,就会让高速公路成为吞噬民众财产的“无底洞”,这恐怕会招致民众更多非议。

    有鉴于此,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再对高速公路收费乱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必须在监督执法方面动真格。一方面,要增加高速公路收费的透明度,为社会监督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来说,与高速公路相关的投资、贷款、股权结构、具体收费开支等信息,都要最大限度地公开化、透明化,让收费不再是“糊涂账”。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挤压隐身于高速公路中的灰色空间和腐败泡沫。近些年,交通领域已成腐败高发区,相关职能部门有必要对各地高速公路收费问题进行系统排查,甚至展开专项巡视。唯有将高速公路收费纳入法治轨道,依法依规叫停延期收费,才能让高速公路尽快回归公益属性,增益百姓福祉。


                                  

  • 【责任编辑:小亮】

验证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原创"的所有稿件、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必需获得本网的书面授权才可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的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非原创稿件来源于客户供稿或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会尽快移除被控的侵权内容。
不良信息举报 频道信箱 给我们提意见 新版首页上线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北京卡车之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卡车之友网站 京ICP备1204618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5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