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经济、新业态的典型代表,基于都市圈及交通枢纽为引擎衍生出的枢纽经济不仅发展势头迅猛,还被很多省份列入当前重要区域发展战略加以着力推进。审时度势,预见未来!在成功举办河南省届枢纽经济研讨会的基础上,第十届河南物流文化节特别举办“2024中国(郑州)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
来自相关部门、智库、院校、物流装备制造企业及物流企业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围绕包括郑州在内的河南省枢纽经济优势建设,审慎研判当前面临的社会及经济形势,积极探讨未来发展机遇。
中共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教授 徐大海
“发展枢纽经济,一直是河南较大优势,对于推动河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共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教授徐大海介绍,随着河南深入实施优势再造战略,不断增强枢纽引流驻流能力,全省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成网、枢纽能级巩固提升、现代物流提质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集聚持续壮大,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
为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河南省于2023年制订并发布《河南省加快实施物流拉动打造枢纽经济优势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目标到2025年,全省枢纽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交通、物流、产业、城市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
河南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省邮政安全发展中心)副主任 卫文献
“《河南省加快实施物流拉动打造枢纽经济优势三年行动计划》为发展枢纽经济优势规划了路线图,为实现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建设现代化河南提供了重要支撑。”河南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省邮政安全发展中心)副主任卫文献指出,物流及运输行业应紧抓机遇,共同促进枢纽经济的蓬勃发展。
河南国际物流商会会长 林春光
“长期以来,河南凭借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和内需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为物流行业大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但是,随着企业高质量发展,货源结构调整,包括中欧班列、航空运输的介入,公路物流的模式和各个细分领域的格局已经发生剧烈变化,推进枢纽经济发展势必为物流行业提出新需求,也将促进物流企业围绕运营模式的深入改革和创新。”河南国际物流商会会长林春光表示,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只有积极拥抱枢纽经济,融入枢纽经济优势转变,才能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增长、管理的可持续提升,进而做大做强。
优势再造的关键是持续提升产业能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截止目前,河南省规划开发区184个,依托开发区培育形成19个千亿级、150个左右百亿级产业集群,其中郑州航空港、郑州经济技术等2个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可以说,以郑州为中心的枢纽经济优势已经迸发强劲活力。
河南省物流协会会长 谭荣铸
“针对枢纽经济建设,以及枢纽经济优势打造,河南省物流协会将持续引导物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河南省物流协会会长谭荣铸表示,河南是全国物流大省,也是贯通南北、联系东西的交通枢纽,“物流拉动打造枢纽经济优势”战略路径为每一个物流企业提供发展机遇,也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本届论坛还特别邀请到: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郑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李玉民,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龙志刚,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口岸管理局副局长郭万伟,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学院院长李建丽,郑州轻工业大学管理学教授 、原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仝新顺,大韩航空郑州货运办事处总经理黄龙渊,希杰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咨询总监屈旭明,分别从战略规划、港区建设、企业运营等层面多维度剖析发展枢纽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并针对河南省从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挺进献言献策。
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 喻新安
都市圈是以核心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手段中,在枢纽经济发展中不仅占据重要地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河南都市圈的发展与打造,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建议:重启洛阳都市圈建设,再造和重塑郑州都市圈枢纽优势,建立和完善郑州都市圈产业链与供应链互动机制,以物流大发展助推郑州都市圈产业振兴。
郑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 李玉民
“2020年国家决定在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率先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四年来,五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发展迅速,班列集中度和规模效应逐步提升,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的转变加速形成。”郑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李玉民结合中欧班列的运行发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布局优化与候选方案探讨》主题报告,提出:首先建立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候选城市库;其次分析提出影响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发展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经济条件、运营质量和发展潜力等五大关键因素,构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候选城市筛选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接着,构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布局优化模型,探究集结中心候选城市的多种组合优化情况,形成集结中心候选城市分阶段递补方案;最后,按照“成熟一批,发展一批”的思想,提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候选城市分阶段递补方案。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龙志刚在《规划引领,临港突破,推动枢纽经济新发展》报告中,从枢纽经济的演进特征和基本逻辑出发,提出了河南省发展枢纽经济的时代背景,构建了枢纽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估了河南省枢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在全国范围的对比情况,分析了河南省枢纽经济发展成效、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口岸管理局副局长 郭万伟
“郑州航空港区是全国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复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全区面积74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近百万人。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294.9亿元,同比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6%,五项指标增速均居全省首位。”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口岸管理局副局长郭万伟表示,在打造枢纽经济优势中,郑州航空港区积极加强管理建设,初步形成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加快培育以富士康、超聚变、合晶、龙芯为头雁的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通用技术、国药、中信、华润等为龙头的五千亿级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以比亚迪、创维、吉利为龙头的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和航空航天卫星、高端装备制造、会展商贸、现代物流、创意时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若干百亿级产业集群,为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产业根基。
经济的发展是人才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拉动枢纽经济的物流行业来说也是如此,没有专业人才的支撑很难实现重大发展。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学院院长 李建丽
针对行业和企业面临的新业态拓展、新模式创新中的人才问题,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学院院长李建丽在《物流跨专业融合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报告中强调,数字经济发展对职业岗位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对传统高等职业教育组织方式和教育模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估算,当前数字化技能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为此,在构建物流跨专业融合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数字化物流“1+4+5+N”人才培养模式、PLPS循环法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TTEP测评模式的同时,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学院与物流企业、技术企业合作开展了物流跨专业融合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的生态班的教学创新实践,为物流行业数字化发展,为枢纽经济优势打造提供必要支持。
郑州轻工业大学管理学教授 、原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仝新顺
枢纽经济优势的打造一定是系统工程,是多维立体的推进和发展,在航空、水运、陆路、网络之外,低空经济的探索潮流渐起。
“今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拓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氢能储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积极开辟新赛道,建设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最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攻坚二季度确保‘双过半’若干措施》强调,壮大低空经济新兴产业。计划出台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设施,积极引进航空器研发制造企业,支持郑州、安阳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郑州轻工业大学管理学教授 、原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仝新顺在《空中物流配送与河南低空经济发展》主题报告中介绍,郑州、安阳拓展低空经济新赛道已经走在全省前列,有利于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提升公共服务新水平、开辟科技创新新领域、打造经济发展增长极。2024年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元年,客观地讲低空经济仍处于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还需要解决技术标准、基础设施、安全监管、人才培养等问题。建议:一是差异化有侧重加大科研投入避免重复投资和低端投资;二是分层次全方位加大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和飞行安全保障;三是渐进式多领域拓展消费应用场景布局与客户服务体验。
大韩航空郑州货运办事处总经理黄龙渊
希杰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咨询总监屈旭明
作为物流行业代表,大韩航空郑州货运办事处总经理黄龙渊、希杰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咨询总监屈旭明分别结合各自业务与研究的开展,为论坛带来国际物流货运的分析,并希望通过共同努力为河南推进枢纽经济优势打造助力添彩。
来自一汽解放、风神轮胎、东风柳汽、极热科技、万通汽车轮胎、浙江维宗碳汇新能源等物流装备制造及后市场企业代表共同参与论坛,希望以更先进、更经济、更高效、更安全的物流装备,以及专业的服务助力物流行业大发展,共同赋能,融合发展,抓紧枢纽经济,乘势而上,聚势而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