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物流运输

多地出台利好政策,冷链物流或迎发展新高潮

日期:2020-06-22     来源:中国冷链物流网      作者:佚名

国家发改委召开6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近期将做好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加快构建国家物流枢纽网络的基本框架,研究制定2021-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实施方案。并面向高附加值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和集散地,建设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这对于冷链物流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利好。


疫情之下,居民宅家抗疫,意外掀起一场线上“抢菜”热潮,为生鲜电商平台送来了一大批流量。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Q1中国生鲜电商平台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达1620亿元。随着电商渗透率加强、用户消费习惯养成,及疫情期间“宅经济”兴起刺激需求激增,预计2020年生鲜电商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638.4亿元,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将迎来高速增长、用户红利的窗口期。


不管是对于生鲜产品,还是家禽、水果、乳制品、医药用品等需要保鲜冷藏的产品来说,冷链物流都发挥着重要重用。艾媒咨询此前发布的《2019-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剖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数据表明,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约为1.8亿吨,比上年增长3300万吨,同比增长22.1%;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3035亿元,同比增幅19%。到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预计将将达4700亿元。


6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6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近期将做好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加快构建国家物流枢纽网络的基本框架,研究制定2021-2025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实施方案。并面向高附加值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和集散地,建设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这对于冷链物流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利好。


继发改委之后,广东、上海、重庆三地纷纷出台系列政策,加快冷链物流建设。


广东、上海、重庆加快冷链物流建设
6月17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重庆市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全市冷库库容规模达到240万吨,其中冷鲜库库容规模达到20万吨,本地冷藏车保有量达到3000辆;到2025年,全市冷库库容规模达到280万吨,其中冷鲜库库容达到30万吨,本地冷藏车保有量达到5000辆。


6月18日,广东省政府召开推进广东供销公共型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建设冷链物流骨干网进行全面动员、全面部署。根据此前省政府批准同意的《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建设总体方案》,到2022年,广东省骨干网运营管理的冷库容量达到160万吨左右,新增冷藏车2000辆以上、移动预冷装置1000台以上。据广东省省供销合作联社透露,截至5月底,全省系统共有在建和拟建冷链物流骨干网项目22个,其中,在建项目6个,计划于6月底开工项目7个,下半年开工项目9个。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15.59亿元,已完成投资2.46亿元。


6月18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表示,将积极推进民生领域新基建、新终端建设,力争3年内建设300个社区生鲜前置仓,3个城市分选中心等冷链物流末端设施,支持企业提升生鲜产品周转数字化管理能力。


全国冷链物流企业分布整体存在“东多西少”的态势
总体来看,全国冷链物流企业分布整体存在“东多西少”的态势。从地域分布来看,按照百强企业数量,华东地区数量最多,占比42%;而百强企业收入占比则达到了44.24%,超过了数量占比,说明华东地区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收入水平高于平均值。


2015年,华东地区冷库及冷藏车保有量占比分别为45.68%及44.24%,2018年上半年,华东地区冷藏车数量增长占比为35%,在冷链物流设备上有一定的优势。

 

22.jpg


我国冷库设施建设稍显落后,2018年中国冷库总容量为5238万吨
与冷链物流需求增长速度相比较,我国冷库设施建设却稍显落后,2018年,我国冷库总容量为5238万吨,同比增长9.70%。


根据统计,中国华东区域的冷库保有量最大,2018年合计达1898万吨,占比超过36%。我国冷库的整体建设发展失衡,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而西北片区等内陆城市的分布相对较少。


由于城市发展水平不同,冷库的地区租金差异较大,呈现东高西低、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低的态势。其中,北京、上海、大连地区冷库平均租金均高于100元/㎡.月;长沙,济南地区冷库平均租金较低,均低于70元/㎡.月。


相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冷库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会进一步加大,以适应我国的冷链物流增长速度。


                                  

  • 【责任编辑:张东旭】

验证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卡车之友",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卡车之友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卡车之友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不良信息举报 频道信箱 给我们提意见 新版首页上线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卡车之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卡车之友网站 京ICP备1204618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5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