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评论

国七排放标准升级战:必将重塑商用车技术格局

日期:2025-05-06     来源:卡车之友网原创     作者:李晓川

2025年第二季度临近,中国商用车行业正紧锣密鼓筹备即将到来的国七排放标准。生态环境部在不久前的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国七将全面对标2024年5月生效的欧七标准,预计在两年后实施。可以说,这场环保新政不仅意味着中国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正式与欧美接轨,更将引发商用车产业技术体系与市场格局的深层变革。
 

国七标准不远:将重塑商用车技术格局(配图)186.jpg

 

回顾过去二十余年,中国排放标准从国一到国六b的跨越式升级,既折射出行业技术迭代的加速度,也见证着产业生态的剧变。发动机技术从机械泵迈入高压共轨时代,货运市场从暴利时代转入微利困局,能源结构从燃油独大转向多元化发展,每一次排放升级都在3000万卡车人的生存法则中刻下时代的印记,也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更深刻的环保基因。
 

当前移动源污染已成为大气治理主战场,排放标准升级势在必行。据了解,与以往不同,欧七标准首次突破排气管边界,将监管范围扩展到轮胎磨损颗粒物、刹车粉尘、二氧化碳排放及车辆耐久性等全生命周期环节,构建起立体化的污染防控体系。针对中重型商用车,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压缩至200mg/kWh,颗粒物控制到8mg/kWh,较现行标准降幅达30%,更对稳态与瞬态工况实施统一限值,这对发动机技术提出近乎“零排放”的严苛要求。
 

国七标准不远:将重塑商用车技术格局(配图)552.jpg

 

面对技术挑战,行业龙头已超前布局。潍柴相关人士透露,基于欧七标准的技术预研已持续三年,完成柴油机、燃气机全系列机型技术验证。解放动力等国产品牌同样蓄势待发,其相关负责人则直言“技术突破不是关键难题,核心矛盾在于成本控制”。研发数据显示,为达成排放目标,企业需在热效率提升与排放控制间建立精密平衡,通过燃烧系统革新、摩擦优化、智能控制升级及后处理系统迭代等技术组合拳,在提升热效率的同时实现超欧七排放标准,并强化车载诊断系统的实时监测能力。
 

技术跃迁伴随显著成本压力。欧洲实践表明,满足欧七标准的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成本增加约1.5万元,重型车增幅更达9万元。国内中小企业面临更严峻考验,技术改造投入可能占据整车成本的40%,两年认证周期与高额研发费用形成双重挤压,这种压力正驱动产业生态的重构。
 

国七标准不远:将重塑商用车技术格局(配图)904.jpg

 

新能源领域同样迎来新挑战。欧七首次对纯电及混动车型电池设定耐久性标准:轻型商用车电池需在5年或10万公里内保持75%容量,8年或16万公里后不低于67%。这也迫使电池企业必须在寿命、安全、能效维度等领域展开技术攻坚。同时,轮胎磨损与制动颗粒等非尾气排放要求,为电动车环保性能设立新门槛,倒逼整车企业投入更多研发资源。
 

在这场环保升级战中,多元技术路线正竞相迸发。氢内燃机因其与传统内燃机的技术延续性备受关注,潍柴、解放等企业通过复用现有工业体系,在零碳、零氮氧化物排放方向取得突破。混合动力技术凭借续航与排放优势崭露头角,长城Hi4-G超级混动重卡与解放自主混动系统彰显国产技术实力。这场技术革命正在重塑产业格局——任何单一技术路线都无法通吃市场,唯有持续创新者方能立足。
 

国七标准不远:将重塑商用车技术格局(配图)1246.jpg

 

对于3000万卡车司机而言,国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购车与维保成本上升的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但行业普遍认为,随着技术成熟与规模效应显现,成本曲线终将趋于平缓。从国四到国六的升级经验显示,市场需要2-3年适应周期完成新旧车型交替。政策层面,老旧车辆淘汰与绿色转型的协同推进,有望缓解当前运力过剩局面,推动行业走向供需平衡的新稳态。


可以说,这场始于环保诉求的技术革命,正在演变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当蓝天保卫战与货运生态转型形成合力,商用车行业的车轮既要承载个体生计,更需转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排放标准步步紧逼与技术红利持续释放的双向作用下,中国商用车产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其突破路径或将重新定义全球环保技术竞争的格局。


                                  

  • 【责任编辑:徐新建】

验证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原创"的所有稿件、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必需获得本网的书面授权才可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的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非原创稿件来源于客户供稿或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的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会尽快移除被控的侵权内容。
不良信息举报 频道信箱 给我们提意见 新版首页上线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北京卡车之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卡车之友网站 京ICP备1204618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5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