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宣布,旗下智芯科技自主研发的玄武电池通过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认证,成为商用车领域首个通过该认证的整车品牌自研动力电池。这一突破不仅标志中国动力电池安全标准进入“零容忍”时代,更展现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在电池安全与技术创新领域上的硬核实力。
新国标GB38031-2025:安全标准的“零容忍”升级
堪称“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GB38031-2025,将“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并通过两大商用车电池技术门槛重塑行业安全基线:电池需承受直径30mm、10kg钢球以150焦耳能量的底部冲击;触发热扩散后2小时内所有监测点温度低于60℃。
面对严苛测试,玄武电池的突破意义在于:以“超纲”的研发逻辑构建安全冗余。据了解,研发过程中,玄武电池历经6万次扭曲试验,振动测试时长提升至国标2-4倍,模拟车辆全生命周期机械应力;盐雾测试达960小时;48小时2M水深浸泡测试,达到IP68防水等级;超长时长火烧试验,验证热失控防护极限。这些远超国标的测试数据,以几近零差错的事实印证远程智芯科技“以极限倒逼技术进化”的研发哲学。
值得关注的是,玄武电池的认证通过恰逢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全球化加速的关键节点。当欧盟将于2026年实施更严格的电池护照制度时,中国企业的超前布局已为参与国际竞争赢得了先机。这种“以标准引领技术,以技术定义标准”的良性循环,不仅推动中国从新能源大国向强国蜕变,也让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在国际市场上更具话语权。
技术突围:安全与效能的双重革命
玄武电池的技术突破,源于远程智芯科技全栈自研体系对安全、效能与寿命三大核心命题的系统性攻克。
在安全维度上,玄武电池在机械防护与热失控管理上实现双重突破。针对新国标中极具挑战的底部球击测试,玄武电池在直径30mm钢球150焦耳冲击下保持电池包不泄漏、不破裂、不起火。振动测试时长达到国标2倍;960小时盐雾测试、浸水试验达到超国标的IP68等级,确保高湿度、高腐蚀环境下的稳定性。热管理系统的突破更为关键——在外部触发热扩散的极端测试中,电池包2小时内所有监测点温度稳定低于60℃,且无起火爆炸,充分验证了其智能热失控防控能力。
在效能与使用寿命的维度上,玄武电池可以说是续航与充电效率的行业标杆。133kWh玄武电池能量密度达163Wh/kg,为行业最高水平,同电量下电池质量减轻15%,助力星智H9E等车型装载量更大,实现更长续航。行业领先的持续2C快充技术,让车型充电时间不足一顿饭的功夫(30分钟)即可充满,较行业平均缩短15分钟,极大提高运输效率。更深远的价值在于“10年或80万公里”超长质保,让万千用户彻底告别了电池故障烦恼,真正实现一块电池开到底,即省心又省钱、即高效又“远程”的美好时代。
认证落地:重新定义商用车效能标杆
技术突破的价值,最终都需要体现在产品竞争力的重塑上。毋庸置疑,搭载玄武电池,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的系列车型在市场上形成具有差异化的市场竞争优势。
比如说,搭载133kWh大电量电池包,让星智H9E的单次充电续航里程有效突破500公里,可满足城际物流干线的需求;搭载41kWh与35kWh的电池,让星享系列车型可充分适配城市配送的物流场景,实现车型“日均一充”的高效循环。
《卡车之友网》获悉,今年三季度,远程将推出行业首款搭载玄武动力电池的全新纯电VAN车型,通过尖端电池技术的强大赋能,以及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的深度集成,正式上市后,该产品有望以突破性的续航里程与经济性表现,重新定义商用车VAN市场的效能标杆。
这一成果的背后,是远程智芯科技在湖州南浔构建的完整产业生态。从动力系统集成、核心软件自主开发,到绿色低碳循环再制造服务,如今的远程智芯科技已形成了“从研发到生产,从应用到再生的”闭环体系,这种垂直整合的能力不仅降低了企业技术迭代的成本,更将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延伸至回收阶段,为行业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编者结语:安全是起点,引领是使命
玄武电池通过GB38031-2025认证,既是一次技术攻坚的胜利,也是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价值跃迁。当“零容忍”安全标准成为行业准入门槛,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的实践为中国的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揭示了一条清晰路径:以安全为基石,通过系统化技术创新重构效能标准,最终实现从产品优势到产业生态的全面突破。可以说,这场安全革命与效能跃升的双重变革,不仅为中国商用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更在全球新能源竞赛中树立了“中国标杆”。毕竟,在零容忍的安全时代,唯有“零差错”的硬核创新者,才能定义下一个产业纪元。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