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中国重卡市场,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大运汽车)几乎一直游离在人群的焦点之外。在过往拥挤的重卡史记中,被称唤作新兵的它,只是那么稀松淡漠的一笔,既不浓烈,但以顽强的姿态展示着自身的存在。很少人知道,从始建的2004年开始,10年间,它经历过什么、又有了什么改变。
似乎只是在一瞬间,大运汽车跳离了一旁静默观看者的角色,以并不柔和方式冲击着从业人士的眼球和神经——在令人沮丧的2014年9月中国重卡销量榜单上,它以同比增长近一倍的增长率再次刷新了外界对它的认识,为这个灰色压顶、寒意飘荡的九月涂抹了一丝亮色、注入了些许暖意。
3年前,大运汽车首次闯入中国重卡销量前十。3年后的今天,它所呈现的并不局限于成绩单上数字的几何级倍数,而是从2012年开始连续逆势增长的能力。
这令人不禁好奇:在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重卡“新兵”背后,是否铺陈着一段隐晦却传奇的故事?
事实也许不如八卦者预言的那么跌宕精彩。不过,发轫于1997年山西通达集团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大运集团有限公司)的大运汽车,背负诸多非议一路前行,不是随随便便就走到了今天。
逆风的翅膀
如果用“应运而生”来描述大运汽车的筹建,或许过于牵强。显然,它没有赶上一个好时候。
撩开中国重卡行业发展的大幕:从1990-1999年,这10年的光阴里,重卡市场每年总销量从1万辆慢慢攀升至至5万辆;进入21世纪,重卡市场就像打了一个激灵后,从沉睡中苏醒,迈上高速发展的道路。2000年市场总销量同比增长近75%,超过8万辆;2001年同比增长近80%,挺进15万辆;2002-2003年增至25万辆,2004年继续飙升至35万辆。行业与市场相互作用,滚动着书写一个又一个被不断超越的“传奇”。
与销量比肩同上的是企业数量与产能。国家在政策层面的支持,令全国各地大有汽车制造项目一哄而上的态势。而在大运汽车的家乡,山西,汽车产业基础基本为零,省内企业在汽车制造方面有过一些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
更重要的是,当时有许多人对远勤山执意进军汽车产业的决策难以理解。2004年的大运集团,旗下“太阳”、“大运”摩托的销售依旧火爆,企业发展如日中天,进入一个对资金、人力、技术、管理等各方面要求都极高的新行业,企业命运就此改写,未来几何?
从目前诸多可供查询的文字记录来看,对于大运重卡的诞生,有的视其为“投机”,有的赞许远勤山有“勇气与远见”。也许,只有远勤山才清楚,大运重卡这个项目在他的脑海中被反复掂量、计算过多少次;只有他才懂得,力排众议、砸下超过20亿元投资背后的焦灼与期待;只有他才无法忘记,历经5年等待,2009年10月第一辆大运重卡下线,那被复杂情感荡涤的内心活动。
5年,不是一段稍瞬即逝的时光。有人曾悄自扼腕叹息:为什么大运汽车没有生于九十年代?只是,谁又能断定,逆风必然折翼,顺风一定翱翔?谁又能断定,在这并不为外界所知的5年时光里,大运汽车一无所获?
5年后,大运汽车建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生产线;明确了未来的方向是出口内销各占半壁江山。在后来的日子里,外界再难将关注的目光从它身上移开。因为,它不仅活了下来,还释放出强烈的存在感。其创造了中国重卡行业投产前4年产销量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等多个行业第一;连续3年位列“中国重卡行业前10强”;是目前中国重卡销量前十名唯一的民营企业。
卧薪尝胆的岁月不是雁过无痕,时光的声音轻敲过后,锻造了大运汽车坚忍、淡定、奋进的品质,也成为日后它惊艳众人的幕后注脚。
乘风的飞翔
被风雨打湿过的翅膀,才可以在阳光中飞得更高。经历过市场高低起伏的大运汽车,更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2009年大运汽车第一辆重卡下线后,外界对其前途多持观望。在过去的几年里,不少重卡新军折戟而返,豪情连同巨资一起打了水漂。行业集中强度有增无减,进入门槛日高,后来者大运汽车会成为例外吗?
在远勤山的构想中,重卡项目二期工程要在一期5万辆年产能的基础上扩充一倍,实现年产10万辆、年产值300亿元的目标。在“这盘很大的棋上”,他深知大运汽车必须借力打力、善用手头资源,出奇招,发起突袭,才有生机。
2009年的大运汽车,与内部紧锣密鼓的调试、安装、生产同时,开展的是一系列并购、扩展动作:收购四川银河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成都大运汽车集团公司;2010年,又在湖北十堰成立湖北大运汽车有限公司。两子落完,大运汽车摇身一变,成为在全国拥有3个生产基地、初步实现“布局南北,挺进全国,走向世界”规划格局的重卡市场有力竞争者。这也使大运汽车有能力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差异化生产。
阵线拉得再长,品质仍然需要火力全开。在摩托车行业冲杀多年的远勤山又怎会不深谙其中道理?“要是你的产品不好的话,走到哪里就会死到哪里,只有把产品做好才能扩大市场。”他不止一次公开强调。于是,“品质立企”成为大运汽车的企业信条,也“意外”地成就了它的突袭路线。
如何满足口味复杂、数量庞大的用户群?大运汽车将当初进入行业备受质疑的民营企业身份转化成了竞争力。“民营企业反应快、速度快,关键市场要对路。我们卖过重卡,对市场非常了解,我们会针对市场的需求,快速实现产品的系列化。”远勤山很自豪地透露“接地气”的大运重卡其实很有“两把刷子”——“别人可能要用5年才能完成的产品系列线,我们2年就可以走完。对症下药才能少走弯路。
“非优莫入”、“非优莫用”已成为大运重卡公开的铁律。为了体现对自身品质的自信,同时也贴近用户的现实需求,2014年4月,大运汽车干脆推出了“终身质保”服务。“终身质保制,这是我们独家敢承诺的。如果产品不过关,企业就亏本倒闭了;如果过关的话,产品就会迅速的扩大。这既是锦上添花,也是釜底抽薪。”
天道酬勤,最美的彩虹总是在肆虐的风雨之后绽放。面对大运汽车的拳拳盛意,市场示以慷慨回赠。2011年,大运重卡销量比2010年增长了30%以上;2012年,大运中重卡销量约增长20%,轻卡销量增长60%;2013年,大运重卡产销近1.3万辆,同比累计增长46.9%。在如此具有爆发力的对手面前,谁还会小觑这位“重卡新秀”?也许,如今的中国重卡市场早过了论资排辈的时代,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偏好,谁就站上了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