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巴伐利亚州州府慕尼黑市当地时间9月12日下午,深圳市与巴伐利亚州联合主办的中德经贸合作交流会在慕尼黑市隆重举行。深圳市市长许勤率队参加,并在会议上发表致辞。中集集团、深投控、华为、中兴、比亚迪、创维、海能达等20余家代表中德之间友好经贸合作关系的深圳企业及数十家德国企业等200多人参加会议。中集集团副总裁李胤辉博士独家代表深圳企业在大会上发表演讲,着重介绍中集在德国控股的三家本土成员企业,展望未来中德之间深度合作的空间,赢得了会场一片掌声。
中集副总裁李胤辉在慕尼黑经贸交流会上演讲
李胤辉博士在演讲中介绍,中集是经济全球化合作中受益最多的企业之一,中集从成立之初就具有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基因,目前集装箱、车辆、海洋工程、登机桥等业务都在全球占据着领先地位,集团有19类产品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居全球第一;他着重介绍中集自2008年开始在德国先后并购的TGE、吉曼、齐格勒等三家优秀的德国本土企业,在中集收购之后,都成功地实现了扭亏为盈,并充分利用了中集的全球化运营资源。
他还介绍,在合作中中集积极学习了德国制造的先进经验,在德国工业4.0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影响下,中集正在制定企业的2025计划,正在建设的名为“灯塔项目”的数字化工厂融入了来自德国英见公司、西门子公司等诸多先进企业的经验和技术;他相信在全球化面临一定挑战的今天,中德之间的亲密合作,中德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意义将会更加非凡。
李胤辉着重介绍中集三家德国企业 图片背景是中国驻德大使前往齐格勒公司参观
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的数位经济领域相关负责人、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深圳市经信委负责人、德国中德工业4.0联盟负责人、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代表等都在会议上发表了演讲,巴州的政府代表们对中德之间未来的合作充满期待,他们对中国市场很感兴趣,也非常欢迎中国特别是深圳企业赴德国投资。
会议现场,中集在德的齐格勒集团还签署了一批高端消防车的采购协议,协议金额高达数千万,中集所属德国齐格勒集团的负责人介绍,齐格勒制造的高端消防车已经得到了深圳市政府部门的认可,未来还有更多合作的可能。齐格勒是拥有125年历史的德国最大消防车生产企业,这两年从中国大陆市场获得了100多台车的订单,自从中集收购齐格勒以来,齐格勒来自德国以外市场的订单份额从15%增长到了50%以上。此外,还有来自其他数家深圳企业与德国企业现场签订了合作协议。
值得注目的是,齐格勒集团所在的德国金根市市市长Gerrit Elser作为特邀嘉宾,被邀请到中德慕尼黑经贸交流大会现场,参与VIP会谈及见证签约。他对齐格勒近几年来所取得的高速发展以及中集的贡献,表示由衷赞许,称之为一次“完美的融合”。
中集旗下德国齐格勒所在地的金根市市长(左四)被邀请至会议现场
中集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中集开始频频在国际重要会议上发言,代表了中集这个国际化集团正在变得越来越开放和成熟,正向国际社会释放更加清晰的拓展信息,更加全面深入地参与到全球经济贸易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国际品牌形象。
以下附李胤辉博士的现场发言全文:
中德合作 拥抱工业制造新机遇
中集集团副总裁 李胤辉
尊敬的许勤市长,尊敬的巴伐利亚州***州长,女士们、先生们:
我是来自中国中集集团的副总裁李胤辉。今天有幸在这个见证中国深圳及德国巴伐利亚州经贸交流成果的场合,代表中集集团发言。中集集团是起步于深圳的跨国企业集团,而同时又是多家纯正德国血统企业的控股股东,所以今天我的身份是双重的,既代表中国企业,又代表德国企业。可以说,中集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德经济频繁良性互动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对此,我们深表感激,我们对中德之间未来经济更加美好的合作前景充满期待。
首先,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中集集团
中集集团1980年在深圳成立,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两家中外合资企业之一,中集自诞生起就带着鲜明的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基因。
中集从集装箱生产起步,早在1996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商,产品遍布全球,直至今日集装箱一直保持全球55%以上的市场份额。从本世纪初起,中集逐步向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加工装备、空港设备、海洋工程、物流、融资租赁等相关业务拓展,立足全球客户需求,聚焦物流与能源两大领域,不断完善我们在相关产业链上的能力,给客户提供高品质和可信赖的装备和服务,赢得市场的尊敬,目前我们有19类产品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一。
中集的海工装备进入北海等全球海域,与全球优秀先行者同台竞技,表现优异,是中国走出去最有竞争力的海工装备制造商;中集的登机桥也进入全球市场,占全球40%以上的市场份额,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机场等都使用我们的产品。
中集发展的34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34年,特别是深圳,给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发展土壤。中集立足中国经济的各种优势,并坚持全球运营思路,经过不懈的努力,成长为一家名符其实的跨国企业集团,拥有成员企业300多家,其中海外企业超过30家,并在国内外拥有公众上市公司4家,近几年年均销售额超过600亿人民币,60%的收入来自于海外,6万员工中海外员工近万人。中集在海外的生产销售基地、研发机构和工程服务业务遍布于欧洲、澳洲、北美、东南亚、日本、中东、中亚、非洲等地。
其次我讲一讲中集在欧洲及德国的发展
中集旗下八大板块业务,几乎所有的业务都进入了欧洲,基于全球化运营的布局,在欧洲收购或设立了十余家实体企业,遍布德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地。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已成为欧洲经济的一份子。
我们为欧洲的地中海航运、达飞轮船等国际航运巨头建造的集装箱每天穿梭于各大港口;我们在德国的汉堡港与全球专家们一起制定集装箱标准;我们欧洲企业制造的运输车辆,每天奔驰在欧洲的公路上;我们的数百台登机桥在欧洲从北到南,遍布挪威、芬兰、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等近30个国家的机场;我们用模块化建筑的方式为欧洲国家盖起一座座漂亮的酒店......
在中集参与的欧洲各类经济活动中,德国占据非常显耀的地位,除了以上业务的合作外,我们在德国拥有三家控投企业,这是中集海外成员企业比重最高的地区之一。
下面就让我着重介绍中集在德国的这三家企业,我将按照他们加入中集的时间来介绍
首先是我们2008年收购控股的德国气体工程技术有限公(TGE Gas Engineering GmbH,简称“TGE”)。 TGE公司总部位于德国波恩,是一家在LNG接收站、LNG液化工厂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工程总包服务领域全球领先的企业,而中集是全球第一的LNG储运装备生产商。2008年,中集收购了TGE 60%的股份,双方开始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拓展市场,我们收购了TGE后,就刚好迎来了中国LNG接收站的建设高潮,中国原来只有1座接收站,现在发展到12座,而TGE占到领先的份额,其中有一座正在建设的全球最紧凑的LNG接收站就在深圳大鹏。
因为深圳土地资源特别稀缺,客户深圳燃气集团对我们能在那样狭小空间做出能满足所有国际国内的安全规范标准的工程,感到非常满意。我们很多宁波、舟山、深圳等国内的工程,以及海外的工程,均得益于德国工程设计的先进性,也得益于中集提供的高质量设备保障和资金担保支持,这是德国制造+中国制造共同创造的效益。现在TGE的营收已经从我们收购时的3000万欧元上升到1亿元欧元。
其次讲到我们2012年8月收购的一家德国拥有160多年历史的 ZIEMANN (吉曼)公司(Ziemann International GmbH)。公司总部设于路德维希堡,为全球啤酒厂交钥匙工程及糖化装备的领先供应商,于全球啤酒设备行业享负盛名。我们收购吉曼公司的逻辑与TGE是相似的,即让吉曼的优势与中集原来的装备生产业务互补。
我们现在为全球各类知名啤酒厂提供装备和工程服务,获得了全球30%以上的订单,2014年就实现扭亏为盈。2013年,借助中欧互动资源优势,Ziemann获得全球最大啤酒厂——百威英博墨西哥啤酒厂交钥匙工程,合同总额逾2亿欧元,后又获得嘉士伯5年全球酿造区独家供应协议;同年荣膺德国联邦创新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Ziemann在中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借助嘉士伯大理项目、百威英博保定和吉水等几个糖化项目,目前中国市场占全部市场的份额升至15%。
最后讲到我参与最多的Ziegler 齐格勒公司。这家公司总部位于德国西南部的金根市,也是一家拥有125年历史的老牌家族企业,主要业务是各类消防车及相关消防设备,消防车领域德国第一,齐格勒因为被欧盟反垄断处罚而遭遇破产清算,但其实企业本身运营是没有问题的。
2013年底,中集接手了这家企业,现在已将公司扭亏为盈。这期间,我们做了几件事件。一开始,齐格勒员工、金根市政府、行业协会等都对我们有担心,我那时带领齐格勒的团队用十几天的时间从南到北拜访了齐格勒的9大客户,和他们说明未来齐格勒的规划,与当地协会政府沟通,化解他们认为中国企业拿走技术、不管工厂的担心;其次,我们将齐格勒的资金需求放在中集集团的资金池里,大大降低了齐格勒的资金使用成本;我们还利用旧厂房建了一个产品博物馆,把齐格勒上百年来的老产品搜集起来并陈列展出,每年12月,我们还举办颁奖仪式感谢为企业工作25年以上的老员工。
现在,齐格勒的管理层和员工都对中集很认可,金根市的市长Elser(我们很荣幸地把他请到了今天的现场)说这是一次成功和完美的融合,原来我们收购时,齐格勒的产品85%都依赖德国市场,现在我们将德国外的市场拓展到了5成以上,订单排到了2018年。齐格勒被中集收购后在中国市场上收获了很多订单,其中就包括来自深圳龙岗区的消防车订单。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对高品质消防车的需求逐渐释放,中国的订单包括深圳市场的订单还会源源不断。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及国内的很多媒体,都对中集与齐格勒的融合津津乐道,这又是一个德国制造+中国制造的美好故事。
讲了这几个我们在德国的企业收购和磨合的经历,我想进一步阐释我们在其中始终贯穿始终的“全球运营+地方智慧”的理念,这是中集十几年海外并购和拓展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中集对收购的企业都通过董事会治理结构进行管理,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以本土管理团队为主,尊重当地法律并充分考虑原有管理层和员工的利益。
我们在德国收购的企业不仅赢得了当地政府的赞赏,也成为中国在德收购成功,并顺利运营的典型案例,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专门到齐格勒参观。德国《经济周刊》网站近期采访了德国破产管理专家屈布勒,他曾担任齐格勒的破产管理人。2013年就是他和我在一起,连续多日谈判齐格勒的收购。在这个访谈中,他将中集对齐格勒的收购案例,称为中国在德稳健投资的代表,以回应外界对于中国海外收购“为了赚快钱”的置疑。他的这一观点,被中国的《参考消息》报转载。
德国制造、工业4.0对中集的启示
“德国制造”一百多年来一直是工业领域最响亮的一块招牌,2013年德国提出了“工业4.0”的国家战略,将德国制造再向上推高一个层次,引领以万物互联、智能化为特点的第四代工业革命。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一直专注于“制造”的中集也正在制定自己的“中集制造2025”计划,并且在一些项目上正在不断探索。
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称为“灯塔项目”的数字化工厂
我们这个工厂得到了国际上的知名机构支持,德国的英见公司给我们做工厂布局和产线规划,德国西门子公司给我们提供数字化软件系统,还有麦肯锡公司给我们做工厂营运组织规划。这又是我们向“德国制造”学习的重要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经济全球化正在受到一定的挑战,全球贸易也正在接受考验,一些曾经优秀的全球企业因为行业的大浪潮面临破产,此时中德之间这种亲密的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意义更加非凡。
我希望我们与德国的互联互通更加密切,共同拥抱一轮工业革命浪潮,让“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都熠熠生辉。
谢谢大家!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