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物流运输

||趋势观澜|| 智慧物流市场2025年有望达万亿元

日期:2018-05-18     来源:天津时代天成     作者:佚名

快速发展的背后问题尚存
智慧物流是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资流通过程中的某些问题。通过电子商务与智慧物流的整合,利用精细、动态、科学的管理方式,发挥智慧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优势,推动协同物流、实时物流、单元化物流和程控化物流的四大物流模式创新。笔者认为,物流业要深入洞察当今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格局,主动谋求创新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为行业发展创造新机遇。

 

35.jpg


快速发展的背后问题尚存
目前,物流企业对智慧物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物流大数据、物流云、物流模式和物流技术”四大领域。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智慧物流的市场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智慧物流市场将达到万亿元规模。智慧物流已经成为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随着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物流业的进一步深度融合,这些都将对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积极促进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智能物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末端物流配送效率不高、基础设施设备有待完善、物流大数据整合水平有待提升、智慧物流生态圈尚未形成等成为影响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突出问题。

 

36.jpg


物流业加快智能新技术应用
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物流企业在新时期要有新思路更要有新作为,尤其在流通环节受“冗长、混乱、低效”的传统供应链制约,唯有充分发挥智能化优势,将移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在产品可追溯、在线调度、自动配送、智能配货等模块,通过互联网、App和云端,实现物流订单的便捷管理、合理配载、智能调度、实时跟踪,并实现最终交付全流程的可视化、网络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因此,要想物流业变得更加“聪明”,必须加快智慧物流发展步伐,持续关注客户需求的新变化,不断开发个性化、体验式服务。


发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在发展物流线上服务的同时,更要加强物流线下服务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改善现今城市物流车辆空载率高的问题,实现产业链优势。通过“建平台”整合物流公司、商家、消费者以及第三方机构数据信息,实现物流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达成物流运力共享,并通过线下国内布局,建立服务节点,整合当地运力,建立“运力池”。

 

37.jpg


找准智慧物流升级方向
未来智慧物流加快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更好地应用,是下一步智慧物流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物流自动化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在新零售时代“线上线下一盘货,服务产品一体化”将长期、全面地影响物流业发展。未来依托共享IT平台,每一个人、每一辆车、每一个闲置的仓储库房,都有可能成为物流的共享环节,物流资源将像云计算一样,按需付费,碎片化的运力、仓储资源都有可能会参与到社会化物流环节中。截止到2017年,全国已累计建成自动化立体库2600多座,烟草、医药零售、电商是主要应用领域,据预测,我国物流自动化改造市场空间将达到1000多亿元。


大数据促进物流供应链优化。电商大数据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所有订单信息发送到企业配送仓库,智能仓储可在最短时间内根据买家地址检索存放商品的最近仓储中心位置,实施就近出库,快递部门根据订单数量装车,由无人驾驶飞机或汽车自动运输到指定位置,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未来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物流流通数据后,以往货物由品牌商仓库发出的模式,将更改为部分商品或货物从厂家直发,货物不动数据动,做到路径最优,提升效率。


总之,未来智慧物流借助其连接升级、数据升级、模式升级、体验升级、智能升级和绿色升级的力量助推供应链全方位升级,将深刻影响社会生产与流通方式。预计未来3至5年,智慧物流能够有效提升物流作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只有立足现有规模,通过创新引领,充分发挥当下各类技术优势,尽快建立起标准化、专业化、精益化、多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未来才能促进中国物流市场的飞跃,智慧物流也必将深刻影响社会生产和流通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物流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 【责任编辑:张东旭】

验证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卡车之友",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卡车之友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卡车之友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不良信息举报 频道信箱 给我们提意见 新版首页上线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卡车之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卡车之友网站 京ICP备1204618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5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