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零部件

迈斯福加速中国高端柴油机市场变局

日期:2012-08-31     来源:中国商用车网     作者:小编辑

    前瞻中国商用车市场未来发展方向,发动机的技术瓶颈、排放标准升级或成为商用车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更为多元化的技术需求,正冲击着以欧洲排放标准为基础的轻中型商用车市场。随着江淮汽车与纳威司达公司合资的发动机公司成立,来自美国的发动机排放标准与制造技术,正式进入中国轻型高端发动机市场。在变局中创新突围,成为江淮纳威司达发动机合资公司的首要任务。

 

    思辨全局  技领未来

     2012年8月23日,安徽江淮纳威司达柴油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公司”)揭牌仪式在京举行。江淮汽车与纳威司达合资成立发动机公司,无疑是这两家全球商用车巨头,深度洞悉高端商用车市场、包括对整个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的全面分析的结果,是双方“思辨全局,技领未来”的战略远见体现。

 

    较之早一步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发动机品牌,纳威司达似乎有着更为深厚的技术沉淀。纳威司达公司是家以技术见长的企业,除了拥有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还是一家富有创新能力的发动机“元老级”企业。从1989年投产首台无烟柴油机,到1994年全球首家在商用车领域实现电控柴油机和燃油共轨技术,到2000年第一台搭载无凸轮轴发动机的重卡亮相北美,再到今天ICT+(升级缸内燃烧排放技术)的产生,纳威司达在技术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这对于中国商用车行业内耳熟能详的江淮汽车来说,合资不仅仅意味着发动机制造技术的整体跃升,更意味着为中国高端发动机市场注入更具活力的技术“血液”。未来,合资公司主要生产江淮汽车HFC4DA1(2.8L)柴油发动机和纳威司达MaxxForce(迈斯福)3.2L、4.8、7.2L柴油发动机,年生产规模可达15万台。除了满足中国国内市场外,还将瞄准国外市场。

 

    众所周知,美国环保署(EPA)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的EPA2010法规,是目前全球最为严格的排放法规。其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限值几乎趋近于零(每制动马力小时的氮氧化物排放上限为0.2毫克、颗粒物排放为0.01毫克)。而纳威司达最近宣布的、基于纳威司达先进缸内燃烧技术的ICT+技术,结合已经验证过的液态尿素后处理系统,完全满足EPA2010排放标准,也将使合资公司提前达到美国温室气体排放(GHG)的2014和2017标准。这意味着,搭载迈斯福发动机的商用车整车企业不会再被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所困扰,在为中国用户提供最清洁、最节能的发动机的同时,将奠定迈斯福发动机和江淮汽车在国内高端商用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对话全球  双管齐下

    业内人士表示,江淮汽车与纳威司达的战略合作,有望打破“先入为主”的发动机市场怪圈。就在合资公司揭牌仪式前夕,“江淮—纳威司达联合技术交流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内发动机排放技术的权威专家,对纳威司达排放技术以及在江淮汽车系列产品上的应用表示肯定与赞许。纳威司达先进的缸内燃烧技术(ICT)并结合SCR后处理技术以实现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将成为合资公司“对话全球”的重量级砝码。

 

    迈斯福发动机作为高端发动机品牌,将为江淮汽车客户提供高效、清洁、节能的发动机,以全球领先的技术,推动国内发动机排放技术的升级。在中国高端发动机市场,只有最适合用户需求及市场发展趋势的产品才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纳威司达拥有包括ICT+在内的广泛先进的排放技术产品组合,通过匹配江淮汽车产品平台的实际应用与测试,这些技术将使合资公司有能力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相应的产品组合,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强强联合使得江淮纳威司达多样化的产品技术型谱,更有底气应对未来更为严格的排放法规,也为将来产品出口海外,特别是欧美市场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储备。合资发动机工厂将首先投产3.2L、4.8L和7.2L三款迈斯福发动机,这三款发动机目前都已获得欧盟的欧V排放认证,完全拥有“对话全球”技术实力。除此之外,先进缸内燃烧技术包括废气再循环(EGR)与选择性催化减排(SCR)后处理技术“双管齐下”,能够提供最清洁、最节能的发动机,这在将来既有利于我们的客户,又有益于环境保护,更能够针对全球市场上多种不同的排放需求而提供相应的产品组合,包括中国市场上未来实施的国lV,国V,国VI及更高标准。

 

    合资公司通过产品与技术的导入,有实力参与全球高端发动机竞争。在排放技术上当仁不让的顶尖水平、在产品规模化首屈一指的应用成效,将加速实现江淮纳威司达纵向一体化发展。可以说,江淮纳威司达凝聚了“全球柴油发动机领域两大领跑者的资源”,以高端发动机核心技术,推动全球商用车排放标准及技术升级,为全球用户提供最佳的性能和效率。


 


                                  

  • 【责任编辑:xiaoxiao】

验证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卡车之友",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卡车之友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卡车之友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不良信息举报 频道信箱 给我们提意见 新版首页上线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 北京卡车之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卡车之友网站 京ICP备1204618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7546号